在中文语音输入和文本处理场景中,用户经常面临识别准确率不足、云端数据隐私风险以及对中文优化体验不理想的问题。蛐蛐(QuQu)是一款专为中文用户设计的桌面端语音工具,通过本地高精度识别和可配置大模型的智能优化,实现快速、可靠的文本生成。用户可在无需上传语音的前提下完成会议记录、邮件撰写或代码注释,体验更流畅、更安全的中文语音工作流。
蛐蛐(QuQu)是什么?
蛐蛐(QuQu)是一款开源免费、面向中文用户的桌面语音输入与文本处理工具。它在本地计算机上完成语音识别,兼容国内外大模型接口,强调隐私保护与中文优化体验。相比 Wispr Flow,蛐蛐免费使用,支持国产 AI 模型生态,并优先适配中文语境,适合个人、团队及开发者在办公、学习和代码场景中使用。
网站地址:https://github.com/yan5xu/ququ

核心功能
蛐蛐的核心功能面向需要高精度中文识别、智能文本优化与隐私保护的用户,特别适合办公、学习和开发环境。
- 一键唤醒——通过全局快捷键 F2 启动语音识别,提高操作效率。
- 实时识别——本地 FunASR Paraformer 引擎高精度中文转写,支持口语和网络语境。
- 智能优化——连接大模型,自动纠错、润色、总结或生成邮件与代码片段。
- 无缝粘贴——识别完成后自动粘贴到光标位置,减少手动操作。
- 格式化代码术语——准确识别 camelCase、snake_case 等开发用语。
- 自定义 AI 指令——按场景(写代码、回邮件)自动调整输出风格。
- 兼容多模型生态——支持 OpenAI API 和国内通义千问、Kimi 等模型接口。
使用场景
蛐蛐适合在办公、学习和开发等多种任务下使用,为用户提供高效文本生成体验。
人群/角色 | 场景描述 | 推荐指数 |
---|---|---|
办公用户 | 会议记录、邮件撰写、文档整理 | ★★★★★ |
学生与研究者 | 学习笔记、课程记录、语音整理 | ★★★★☆ |
开发者 | 代码注释、提交信息、接口说明口述生成 | ★★★★★ |
隐私敏感个人或团队 | 希望离线处理语音并保护数据 | ★★★★★ |
操作指南
新用户可在几分钟内上手蛐蛐,实现高效语音输入与文本处理:
- 下载并安装桌面端应用。
- 使用全局快捷键「F2」启动语音识别。
- 对准麦克风开始说话,FunASR 引擎本地识别语音。
- 语音转换为文本后,自动调用大模型进行智能优化。
- 文本自动粘贴至光标位置,完成输入。
- (可选)配置 AI 指令调整输出风格,例如生成邮件或代码片段。
- 注意:确保麦克风权限开启及应用运行在可访问麦克风环境下。
支持平台
蛐蛐为桌面端应用,兼容 Windows 系统,适配 PC 与笔记本使用,界面中文化设计,优先匹配国内 AI 模型生态,满足办公与开发用户需求。
产品定价
蛐蛐 免费 提供所有功能,无需订阅或付费,用户可无限次使用本地语音识别与智能文本优化功能,适合个人、团队及教育场景。
常见问题
Q:蛐蛐是否安全?
A:语音识别在本地完成,数据不上传云端,隐私安全性高。
Q:是否需要注册账户?
A:无需注册即可使用全部功能,操作便捷。
Q:是否支持国内 AI 模型接口?
A:支持通义千问、Kimi 等国内模型,也兼容 OpenAI API,提供灵活模型选择。
跳跳兔小结
蛐蛐(QuQu)通过本地高精度中文语音识别与大模型智能优化,为用户提供快速、隐私安全的文本生成体验。它适合办公用户记录会议、学生整理学习笔记、开发者生成代码注释,也适合对隐私敏感的个人和团队。对于追求高效中文语音处理和本地化 AI 生态的用户而言,蛐蛐是可直接使用的替代方案;但如果需要跨平台移动端支持或云端协作功能,则需结合其他工具使用。